预制菜的发展历程介绍

2024年6月8日 17:38
浏览量:0
首页    预制菜介绍    预制菜的发展历程介绍

20世纪60年代,预制菜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预制菜在日本逐渐发展成熟。20世纪90年代,预制菜在中国兴起。在2011年,美国市场上预制菜销售规模已达三百多亿美元。2021年美国、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达到60%以上,而中国仅为13%左右。

中国预制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的净菜配送,2000年后冷链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预制菜产业加速发展,出现半成品菜、深加工的预制菜企业,部分老字号餐饮企业也推出了品牌特色预制菜。2013年后出现了预制菜零售门店,2014年随着外卖行业的出现,其B端进入放量期,2019年疫情之后,C端迎来爆发期,行业规模进入迅速增长期。2020年以后,随着新冠疫情的催化和新消费形式的变革,消费者对营养、效率、便捷等的需求日益迫切,预制菜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迎来井喷式增长。

近年来,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预制菜的出现契合了市场对效率与品质的需求,帮助餐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体验。同时,该产业仍面临国家和行业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C端市场待开发等风险与挑战。据统计,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万家。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1000亿元增长到2021年超过3000亿元。行业业态也是各式各样,既有传统连锁餐饮企业、大型商超、便利店,也有新型零售(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新型火锅超市)及直播平台等。

据艾媒咨询调查,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突破8000亿元。

2022年4月,央视新闻报道,3月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形势较为严峻的上海地区近半个月的同比增幅超过250%。4月以来,Wind预制菜指数整体涨幅已经超11%,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预制菜板块明显跑赢大盘。 8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事件被点名。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预制菜产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型行业。产业链中游为预制菜生产和加工业。产业链下游是预制菜的消费市场,分为B端和C端两大销售渠道。当前,预制菜市场主要以B端销售为主。近年来,随着餐饮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因疫情催生的家庭端消费需求变化,预制菜C端迎来消费加速期。

2022年3月,广东省发布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要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022年9月,浙江省印发的《浙江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激励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重点扶持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农业农村产业项目,其中就包括预制菜产业。

2022年12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沪市监规范〔2022〕24号),是全国首个针对预制菜领域生产许可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8大类23小类食品纳入预制菜范围,并对速冻、冷冻、冷藏、常温预制菜确认了相应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及审查依据。随后,浙江省、辽宁省、山东省、海南省等地相继发布或公开征求预制菜相关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方案,各省市纷纷聚焦预制菜生产行业发展。

2023年4月25—27日,中国(川渝)预制菜产业大会将在遂宁召开。

2023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

2024年,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是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预制菜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界定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积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建设。

热卖推荐